杠杆配资开户
大兴区清源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楼门治理三段进阶模式:第一阶段,党员带头叩开“邻里门”,激活自治意识;第二阶段,打造“一楼一品”特色楼门群,推动组织化共治;第三阶段,构建“微网格 全公约”智慧治理体系,实现精细化服务。4 年来,累计建成 535 个特色楼门,培育 30 余支自治组织。
特色楼门文化展示摊位亮相社区邻里节,吸引居民打卡互动
2025年7月1日上午,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社区议事厅内,在两名街道安全科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30多名楼门长共同学习楼门巡查方法、分享楼门治理经验。枣园社区的陶淑芬说:“社区党委帮我们打通了巡查工作的堵点,每位楼门长可以直接联系物业负责人,发现问题通过微信就能直接反映,响应特别快。”滨河东里社区的侯景丽分享了楼门喜事:“在我们楼近期举办的美食节中,我发现一位邻居学历高、有耐心,还懂策划,有担任楼门长的能力。”这些生动场景,正是清源街道党工委用“党建钥匙”打开楼门治理之锁的鲜活注脚。
清源街道党工委将“楼门共同体”作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“最后一米”难题的抓手,以楼门这一最小治理单元为突破口,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治理效能,让楼门成为承载温情与活力的“幸福单元”,昔日对门不识的陌生邻里如今结成了互相帮助的共同体。
丽园社区的垃圾分类文化墙
党员叩开“邻里门”
“王老师,楼下住户说我家水管漏了,已经渗透到楼下了!”2025年大年初二,深夜11点,学院社区石化家属院16号楼楼门长、党员王继军接到邻居的紧急电话。得知邻居过年期间离京旅游,他拿上钥匙直奔现场。作为楼门“钥匙管家”,他保管着楼门里独居老人和离京邻居的备用钥匙,3年来为邻居跑腿超百次。“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先锋队员,家门守住了,心门才能打开!”王继军说。
王继军的话,道出了清源街道楼门治理的思路——党员带头叩开“邻里门”。自2018年起,清源街道党工委探索“三荐四筛”选才机制,通过组织推荐、群众举荐、个人自荐等方式挖掘骨干,再从地缘黏性、能力适配、时间保障、群众口碑四个维度进行筛选,组建起一支2678人的楼门长队伍,其中党员占比超30%。兴康家园社区推行“党员亮身份”,在楼门划定党员“责任田”,从政策宣传到民情响应,党员带头认领任务。
为让楼门长从热心人成长为专业者,清源街道党工委制定“8+4”职责清单——信息摸排、安全巡查等8项职责筑牢底线,兴趣辅导、资源链接等4项升级服务拓宽服务面。每月专题培训涵盖调解技巧、应急处置等内容,并配套“星级评定”激励机制,让“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干”成为风尚。“我在工作中运用了楼门长培训的技巧,这两年成功调解居民纠纷30多次,是我们社区的‘金牌和事佬’!”国际港社区楼门长钱振瀛骄傲地说。
清源街道党工委评选出“十佳楼门”
一楼一品蕴美景
走进丽园社区15号楼“明德雅居”单元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单元门旁张贴的《楼门公约》——这份社区规范由居民自主编写,涵盖邻里互助、环境维护等内容。步入楼道,居民创作的书画作品沿着两侧墙面一字排开,既有飘逸的书法条幅,也有水墨丹青和儿童彩绘,宛如一道炫目的文化长廊。
“明德雅居”楼门文化的创作者是楼里的17名教师。从设计书写楼门牌匾、粉刷楼门楼道到组织日常活动,17名老师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“我们楼门就像一个‘班级’,微信群就是线上‘教室’,楼门长和楼委就像班干部,带动邻居们一起为楼门治理建言献策。”楼门党小组组长赵建伟说。
清源街道党工委推行“居民点单、社区筹资、共建实施”模式,今年以来已在丽园、187号院等12个社区打造25个特色楼门。康宜园社区打造了“运动健康楼门”,居民将养生知识绘成墙画,邻居路过就能学几招;滨河北里7号楼4单元打造了“科普楼门”,退休工程师牵头,把电路安全、垃圾分类等知识画成了漫画;丽园社区B9号楼打造了“久久爱心楼门”,居民捡来旧木板做成花园栅栏,用矿泉水瓶做花盆,在楼前种满月季、木槿。
清源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掘楼门能人,让他们成为楼门建设的“设计师”。在丽园社区,社会组织负责人溧阳带领居民设计垃圾分类文化墙,儿童阅读推广人李瑞芳创建亲子阅读角……4年来,清源街道建成535个特色楼门,涵盖助老、非遗、环保等主题,培育书画社、助老队等自治组织30余支,年均开展楼门活动500余场。
公约织密微网格
“付队,3单元堆物已清理!”枣园社区“执行力”志愿队队长付强收到巡查照片后,在台账上划掉一项安全隐患。这支由楼门长牵头成立的队伍,每周要对52栋老楼进行两次安全风险排查,仅今年就处置隐患上百件。他们的高效行动源于清源街道推行的“微网格 全公约”机制。
2022年起,清源街道以楼门为微网格单元,推动万名居民共商形成500余个楼门公约。清源西里社区的“文明养犬公约”约定居民遛狗牵绳、粪便自清;枣园东里“静音楼”的“噪音管控十条”将“晚十点后轻脚步”定为规则;康顺园社区举办“公约集市”,居民围着摊位提建议,最终形成了30余份公约。“公约不是摆设,是大家订的‘家规’。”康宜园社区居民林涛说。
社会力量的加入让楼门治理更暖心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、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等共建单位签约加入“楼门顾问团”,高校师生协助设计楼门文化墙,设计院工程师指导老旧楼电路改造。
清源街道党工委探索楼门治理三段进阶模式成效显著,根据北京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的评价数据,诉求解决率年均保持在98%以上。
来源:《北京支部生活》
天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